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從外治內”的治療方法。是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手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確定病變屬于哪一經脈,哪一臟腑,辨明它是屬于表里、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然后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于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于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針灸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干百年來,對保衛健康,繁衍民族,有過卓越的貢獻,直到現在,仍然擔當著這個任務,為廣大群眾所信仰。
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起源】
針灸醫學最早見于二千年多前的《黃帝內經》一書!饵S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并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兩千多年來針灸療法一直在中國流行,并傳播到了世界。而針灸的出現,則更早。
遠古時期,人們偶然被一些尖硬物體,如石頭、荊棘等碰撞了身體表面的某個部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疼痛被減輕的現象。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或人為地刺破身體使之出血,以減輕疼痛。古書上曾多次提到針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針,稱為砭石。這種砭石大約出現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相當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們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術,能夠制作出一些比較精致的、適合于刺入身體以治療疾病的石器,這種石器就是最古老的醫療工具砭石。人們就用"砭石"刺入身體的某一部位治療疾病。砭石在當時還更常用于外科化膿性感染的切開排膿,所以又被稱為針石或 石!渡胶=洝氛f:"有石如玉,可以為針",是關于石針的早期記載。中國在考古中曾發現過砭石實物?梢哉f,砭石是后世刀針工具的基礎和前身。
灸法產生于火的發現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過程中,人們發現身體某部位的病痛經火的燒灼、烘烤而得以緩解或解除,繼而學會用獸皮或樹皮包裹燒熱的石塊、砂土進行局部熱熨,逐步發展以點燃樹枝或干草烘烤來治療疾病。經過長期的摸索,選擇了易燃而具有溫通經脈作用的艾葉作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體表局部進行溫熱刺激,從而使灸法和針刺一樣,成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葉具有易于燃燒、氣味芳香、資源豐富、易于加工貯藏等特點,因而后來成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漸發展為針法,"熱而熨之"漸發展為灸法,這就是針灸療法的前身。
【針灸的歷史】
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篯”刺破癰腫的記載,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再根據近年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歷史文物來考證,“針灸療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時代。
針灸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科學。早在公元6世紀,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目前,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余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不少國家還先后成立了針灸學術團體、針灸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巴黎大學醫學院就開設有針灸課。據報道,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種達307種,其中效果顯著的就有100 多種。1980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癥。1987年,世界針灸聯合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針灸作為世界通行醫學的地位在世界醫林中得以確立。
二千五百年前,中國誕生了第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在這部典籍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貫穿于全書,那就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干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分枝為絡脈,“脈”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人們制成了金屬針,稱為微針,并用微針對經脈進行治療!饵S帝內經》分為兩部書,其中之一叫做《靈樞經》,也稱為《針經》,就是專門論述用微針治療經絡的著作!饵S帝內經》對經絡作了系統的總結,在經脈之外,增加了絡脈、經別、經筋、皮部和奇經等新的概念,它們共同組成了經絡系統,成為古人心目中人體最重要的生理結構!饵S帝內經》還闡述了經絡的功能,即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里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饵S帝內經》對經絡系統及其功能的認識主要來自于長期的臨床觀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結果和取類比象的描述。
刺法灸法學,是針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針灸臨床治療疾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歷代針灸學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刺法灸法的內容不斷充實,理論不斷完善,為本學科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主要的針灸法】
★毫針刺法
★灸法: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部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拔罐法:應用各種方法排除罐筒內空氣以形成負壓,使其吸附體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又稱吸筒療法、拔筒法。古代有以獸角制成的,稱角法。通過吸拔,可引致局部組織充血或郁血,促使經絡通暢、氣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散寒、除濕、散結拔毒、退熱等作用。
★其他刺法
三棱針刺法,皮膚針刺法,皮內針刺法,火針刺法,芒針刺法,電針刺法。
★現代刺法灸法:
耳針法,頭針法,眼針法,手針法,足針法,腕踝針法
聲電波電針法,電火針法,微波針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貼敷法,穴位埋線法,穴位磁療法,穴位注射法
穴位指針法,穴位電離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結扎法 一項醫療保健技術。包括針法和灸法。針法是以針形工具,刺入或按壓穴位或患病部位的醫療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著的艾絨或其他可燃材料,溫烤或燒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醫療保健方法。上述兩者在臨床上經常配合使用,合稱為“針灸”。
【針灸療法的特點】
針灸療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獨特的醫療方法。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針灸療法的特點是治病不靠吃藥,只是在病人身體的一定部位用針刺入,或用火的溫熱刺激燒灼局部,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種稱作針法,后一種稱作灸法,統稱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確定病變屬于哪一經脈,哪一臟腑,辨明它是屬于表里、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然后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于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于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針灸療法具有很多優點:第一,有廣泛的適應癥,可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第二,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靜、鎮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第四,醫療費用經濟;第五,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這些也都是它始終受到人民群眾歡迎的原因。
針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形成了由十四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以及孫絡、浮絡等組成的經絡理論,以及361個腧穴以及經外奇穴等腧穴與腧穴主病的知識,發現了人體特定部位之間特定聯系的規律,創造了經絡學說,并由此產生了一套治療疾病的方法體系。
【針灸是否疼痛】
針灸的是否有疼痛的感覺取決于兩個方面,一個是醫生,另一個是病人。
一般來說,針灸刺入人體后會產生酸、麻、脹、重、疼等感覺,這些都是針刺得氣的反應,是好的表現,是檢驗本次針刺是否“合格”的一個指標,如果針入人體后沒有任何感覺,那說明這次針刺是“不太合格”的,這個醫生的針刺手法是值得懷疑的。
一個好的醫生,他的針刺入病人體內后,會使病人的局部產生或酸、或麻、或脹、或重、或疼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存在于病人表皮的,這種感覺來源于針尖所到的部位,一個好的針灸醫生,會使針尖所到之處的一大片區域產生這幾種感覺,產生感覺的部位可以達到直徑5厘米,甚至更大。這種感覺是非常舒服的感覺,是一種挑動沉疴的感覺,是一種按摩彈撥勞損的肩背的感覺。
一個手法差的醫生,帶給病人的是進針時的疼痛,行針時的疼痛,這種疼痛是非常不舒服的疼痛,這個疼痛的部位是在皮膚的表層,是一種牽拉皮膚的刺痛,跟上面所說的感覺非常舒服的“疼”發生的部位不一樣,上面所說的疼發生在深層,也就是針尖所到的部位,也就是有病痛的部位。
當然,一個身心放松的病人,也會配合醫生的進針,減少針刺發生疼痛的概率。一個非常緊張的病人,他的那種不好的疼痛感是會經常發生的。
所以說,針灸的疼,不是絕對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不好的疼,是因為病人的緊張和醫生的技術太差造成的。
如果你在做針灸時,能夠做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找一個好的針灸醫生來扎針,那么,你基本上不會被疼痛困擾!
【針灸的應用】
針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形成了由十四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以及孫絡、浮絡等組成的經絡理論,以及361個腧穴以及經外奇穴等腧穴與腧穴主病的知識,發現了人體特定部位之間特定聯系的規律,創造了經絡學說,并由此產生了一套治療疾病的方法體系。
由于針灸療法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廣泛的適應性,療效迅速顯著,操作方法簡便易行,醫療費用經濟,極少副作用,遠在唐代,中國針灸就已傳播到日本、朝鮮、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并在他國開花結果,繁衍出一些具有異域特色的針灸醫學。到目前為止,針灸已經傳播到世界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保障全人類的生命健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針灸是在中國歷代特定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生長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維和文化精華,涵納著大量的實踐觀察、知識體系和技術技藝,凝聚著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應該受到更好的保護與利用。
針灸能治療很多病情,用于美容,最多的就是治療成人痘和減肥。
針灸去痘原理:根據每個人的長痘具體原因,比如肺火、胃火或者脾胃不調等,有針對性地制訂針灸調理的方案,通過治療病癥,實現經絡通暢,實現去痘美容的目的。
針灸減肥的原理:其實就是克制你的食欲,讓你少吃,再加上運動,你就可以減肥。針灸減肥有禁忌:以下三類病人和有一些特殊狀況,是不適合接受針灸減肥的:1、心臟病病人;2、二期、三期的高血壓病人;3、糖尿病病人;4、空腹、疲勞、嚴重出汗、運動后伴有大出汗等狀態下,不能馬上接受針灸減肥,應暫緩,或更改時間。
針灸治療的適應范圍很廣,舉凡內、外、傷、婦、兒、五官、皮膚等各科的許多疾患,大部分都能應用針灸來治療,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公開宣布針灸對一些疾病確實有幫助。以下列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43種針灸有效的病癥,包括:
(1980年)
一、呼吸系統疾病
1、鼻竇炎 2、鼻炎 3、感冒 4、扁桃腺炎 5、急、慢性喉炎。 6、氣管炎 7、支氣管哮喘;
二、眼科疾病
8、急性結膜炎 9、中心性視網膜炎 10、近視眼 11、白內障;
三、口腔科疾病
12、牙痛 13、拔牙后疼痛 14,牙齦炎;
四、胃腸系統疾病
15、食道、噴門失馳緩癥 16、呃逆 17、胃下垂 18、急、慢性胃炎 19、胃酸增多癥 20、慢性十二指腸潰瘍(疼緩
解) 21、單純急性十二指腸潰瘍炎 22、急、慢性結腸炎 23、急性(慢性)桿菌性痢疾 24、便秘 25、腹瀉 26、
腸麻痹;
五、神經、肌肉、骨骼疾病
27、頭痛 28、偏頭痛 29、三叉神經痛 30、面神經麻痹 31、中風后的輕度癱瘓 32、周圍性神經疾患 33、小兒脊
髓灰質炎后遺癥 34、美尼爾氏綜合征 35、神經性膀胱功能失調 36、遺尿 37、肋間神經痛 38、頸臂綜合征 39、
肩凝癥 40、網球肘 41、坐骨神經痛 42、腰痛 43、關節炎。
【傳承價值】
由于針灸療法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廣泛的適應癥,療效迅速顯著,操作方法簡便易行,醫療費用經濟,極少副作用,遠在唐代,中國針灸就已傳播到日本、朝鮮、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并在他國開花結果,繁衍出一些具有異域特色的針灸醫學。到目前為止,針灸已經傳播到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保障全人類的生命健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針灸是在中國歷代特定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生長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維和文化精華,涵納著大量的實踐觀察、知識體系和技術技藝,凝聚著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應該受到更好的保護與利用。
中國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針灸方法保健強身。在《黃帝內經》中稱掌握針灸保健技術的醫生為“上工”,《靈樞?逆順》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記載了用針灸預防多種疾病,如刺瀉風門背不發癰疽等。明代醫家亦倡導針灸保健,高武在《針灸聚英》里說:“無病而先針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蹦,即防病之義。清代潘偉如在《衛生要求》一書中還闡發了針刺的保健作用,他說:“人之臟腑經絡血氣肌肉,日有不慎,外邪干之則病。古之人以針灸為本……所以利關節和氣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復,正復而病自愈!
所謂針刺保健,就是用毫針刺激人體一定的穴位,以激發經絡之氣,使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起來,從而起到強壯身體、益壽延年的目的。此種養生方法,就是針刺保健。針刺保健與針刺治病的方法雖基本相同,但著眼點不同,針刺治病著眼于糾正機體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而針刺保健則著眼于強壯身體,增進機體代謝能力,旨在養生延壽。也正因為二者的著眼點不同,反映在選穴、用針上亦有一定差異。若用于保健,針刺手法刺激強度宜適中,選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強壯功效的穴位為主。
保健灸法是中國獨特的養生方法之一,不僅可用于強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體虛之人的康復。所謂保健灸法,就是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達到和氣血、調經絡、養臟腑、延年益壽的目的!夺t學入門》里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說明灸法可以起到針、藥有時不能起到的作用。至于灸法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鵲心書》中就有明確的記載:“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雖未得長生,亦可得百余歲矣”。